位置:首頁 > 中藥 > 水翁花

水翁花

【藥材名稱】水翁花
【拼音名稱】shuiwenghua
【別名】水雍花、大蛇藥
【科屬】為桃金娘科植物水翁的花蕾。
【產地】分布于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云南等地。
【性味】【性味歸經】味苦;微甘;性涼。歸肺;脾;胃經
【功能主治】祛風;解表;消食。主清熱解毒;祛暑生津;消滯利濕
【中成藥】共有 10 種中成藥使用水翁花: 甘和茶 六和茶 梅翁退熱顆粒 梅翁退熱片 清熱涼茶 神農茶顆粒(沖劑) 外感平安顆粒 跌打萬花油 外感平安茶 神農茶顆粒等。
【用法用量】
內服:煎湯,15-30g;泡水代茶;或煮粥。

【采收儲藏】
5月底至6月初,采摘帶有花蕾的花枝,用水淋濕,堆疊3-5天,使花蕾自然脫落,曬至三成干,復堆悶1-2天再曬,以后曬1天,悶1天,待足干后,篩凈殘存枝梗。

【化學成份】
從花蕾中分離到沒食子酸乙酯(ethylgallate),沒食子酸(gallic acid),熊果酸(ursolic acid),桂皮酸(cinnamic acid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5,7-二羥基-6,8-二甲基黃烷酮(5,7-dihydroxy-6,8-dimethylflavanone)即去甲氧基莢果蕨醇(desmethoxymatteucinol),7-羥基-5-甲氧基-6,8-二甲基黃烷酮(7-hydroxy-5-methoxy-6,8-dimethylflavanone),和2,4-二羥基-6-甲氧基-3,5二甲基耳酮(2,4-dihydroxy-6-methoxy-3,5-dimethylchalcone)。

【原形態(tài)】
水翁,喬木,高達15m。樹皮灰褐色,頗厚,嫩枝壓扁,有溝。葉對生;葉柄長1-2cm;葉片薄革質,長圓形至橢圓形,長11-17cm,寬4.5-7cm,先端急尖或漸尖,基部闊楔形或略圓,兩面多透明脾腺點;羽狀脈,網脈明顯。圓錐花序生于無葉的老枝上,花無梗,2-3朵簇生;花蕾卵形,長約5mm,寬約3.5mm;萼管半球形,長約3mm,萼片連成帽狀體,長2-3mm,先端有短喙;花瓣4,常附于帽狀萼上,花開時一并脫落;雄蕊多數,分離,長5-8mm,花藥卵形;子房下位,2室,花柱長3-5mm。漿果闊卵圓形,長10-12mm,直徑10-14mm,成熟時紫黑色?;ㄆ?-6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水邊。

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云南等地。

【栽培】
生物學特性,喜溫明濕潤的氣候。常生水旁,為固進樹種之一。對土壤要求不嚴,一般潮濕的土壤均能種植,忌干旱。

栽培技術,用種子繁殖。秋季采下成熟果實,去皮取出種子,洗凈,稍晾干,然后與種子3倍濕沙拌勻,進行沙藏層積處理。春播于3月下旬和4月中旬,按行距30cm開深3cm左右的溝,播入種子覆土后鎮(zhèn)壓、澆水,保持土壤濕潤。當苗高50cm左右,按行株距400cm×400cm定植。

【性狀】
性狀鑒別,本品呈卵形或球形,兩端尖,長4-7mm,直徑2-4mm。萼筒倒鐘形或杯形,棕色至棕黑色,外表皺縮,有4條以上縱隊人向棱突起,除去帽狀體,見重疊的雄蕊,花絲棕黑色,中央有一錐形花柱。質干硬。氣微香,味苦。

【各家論述】
1.《嶺南采藥錄》:清熱,散毒,消食化滯。

2.《廣東中藥》:治外感發(fā)熱頭痛,感冒惡寒發(fā)熱。

3.《廣西藥植名錄》:治頭痛,跌打,蛇傷。

【摘錄】
《中華本草》
水翁花圖片
水翁花
水翁花
水翁花1
水翁花1
水翁花2
水翁花2
水翁花3
水翁花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