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首頁 > 中藥 > 防風

防風

【藥材名稱】防風【國家保護 3 類】
【拼音名稱】Fang Feng
【別名】山芹菜、白毛草、銅蕓、回云、回草、百枝、百韭、百種、屏風、關(guān)防風、川防風,云防風
【科屬】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風的根
【產(chǎn)地】分布東北、內(nèi)蒙古、河北、山東、河南、陜西、山西、湖南等地。
【性味】【性味、歸經(jīng)】辛,甘,微溫。歸膀胱、肝、脾經(jīng)。
【功效】發(fā)表散風,勝濕止痛,止痙止瀉。
【中成藥】共有 508 種中成藥使用防風: 康樂鼻炎片 桂龍益腎通絡口服液 國公酒 寄生追風液 坎離砂 銀屑靈 骨友靈搽劑 癬濕藥水 川芎茶調(diào)顆粒 追風壯骨膏等。
【應用】
1、用于感冒頭痛,風疹瘙癢。本品辛溫發(fā)散,氣味俱升,以辛為用,功善療風,既散肌表風邪,又除經(jīng)絡之濕,止痛功良,微溫不燥,既治風寒表證,頭痛身痛,惡風寒者,常配以羌活、獨活等藥同用,如荊防敗毒散;又治外感風濕,頭痛如裹,身重肢痛,每與羌活、藁本等藥同用,如羌活勝濕湯;還可用治風熱表證,發(fā)熱惡風,咽喉微痛者,常配伍薄荷、蟬蛻、連翹等辛涼解表藥;若治療風疹瘙癢,多與苦參、荊芥、當歸等散風止癢、活血養(yǎng)血藥同用,如消風散。
2、用于風濕痹痛。本品祛風散寒,勝濕止痛,適用于風寒濕痹、肢節(jié)疼痛、筋脈攣急者,可配伍羌活、姜黃等祛風濕藥,如蠲痹湯。
3、用于破傷風。本品能祛風止痙,用治風毒內(nèi)侵,竄于經(jīng)絡,引動內(nèi)風,角弓反張的破傷風證,常配伍天麻、天南星、白附子等藥,如玉真散。
此外,用于肝郁侮脾,腹痛腹瀉,本品炒用,又能止瀉,常配伍陳皮、白芍、白術(shù)同用,如痛瀉藥方。本品炒炭尚可用治腸風下血。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4.5~9g。
【使用注意】陰虛火旺,血虛發(fā)痙者慎用。
【采收加工】春、秋季采挖未抽花植物的根,栽培的需種植2~3年采挖,除去殘莖、細根、曬干。藥材炮制后,放置在陰涼干燥處,防霉、防蛀。
【炮制工藝】
1、防風: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(zhì),洗凈、潤透,切厚片,干燥,篩去碎屑。
2、炒防風:取凈防風片,置炒制容器中,用中火加熱,炒至表面深黃色,微有焦斑,取出,晾涼,篩去碎屑。
3、防風炭:取凈防風片,置炒制容器中,用武火加熱,炒至表面黑色,內(nèi)部黑褐色,噴少許清水,滅盡火量,取出,晾干。
【現(xiàn)代研究】
1、化學成分:本品含有揮發(fā)油、甘露醇、苦味苷、酚類、β-谷甾醇、多糖類及有機酸等。
2、藥理作用:本品有解熱、抗炎、鎮(zhèn)靜、鎮(zhèn)痛、抗驚厥、抗過敏的作用。防風新鮮汁對綠膿桿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作用,煎劑對痢疾桿菌、溶血性鏈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,并有增強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作用。
【臨床應用】
1、以白術(shù)(土炒)、白芍各15~20g,陳皮、防風各9~12g,粉葛10~15g,枳實6~9g,木香7~10g,甘草6~10g為基本方,隨證加減,治療腸易激綜合征屬于中醫(yī)肝旺脾虛者,效果顯著。(《陜西中醫(yī)》2000,6:255)
2、蒲公英20g,夏枯草30g菊花15g,黃芩10g,防風9g,荊芥9g,煎湯外洗,治療單純性角膜炎有效。(《陜西中醫(yī)》2000,11:486)
3、以蒼術(shù)、白芍、白術(shù)、茯苓各10g,防風6g組成升陽除濕防風湯,臨床隨證加減,治療眩暈有效。(《四川中醫(yī)》2000,3:23)
4、以防風10~15g,羌活10~12g,甘草6g組成防風湯,隨證加減,治療面神經(jīng)炎有效。(《江西中醫(yī)藥》1998,3:32)
【食療食譜】
1、銀花防風茶
[材料]金銀花、葛根、蘆根、防風、淡竹葉、甘草各2錢,蜂蜜適量。
[做法]將上述藥材置于碗中,用剛燒開的熱水沖泡,悶蓋5~10分鐘后調(diào)入蜂蜜即可飲用。
[養(yǎng)生提示]金銀花及防風抗菌、消炎,葛根、蘆根、淡竹葉可解熱、鎮(zhèn)痛,甘草祛痰止咳,蜂蜜消炎解毒,適用于咽喉腫痛、咳嗽、流鼻涕及痰黃、發(fā)燒等患者飲用。
2、防風粥
[材料]防風(在藥店可以買到)15克,蔥白2根,生姜3片,大米50克
[做法]先將大米煮熟,快熟時加入防風、蔥白和生姜,可適量加鹽。
[養(yǎng)生提示]該粥可清熱祛風、散寒止痛,適用于風寒感冒引起的畏寒發(fā)熱、骨節(jié)酸痛、鼻塞聲重、腸鳴瀉泄等病癥。
防風圖片
防風
防風
防風
防風
防風
防風
銀花防風茶
銀花防風茶